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导读 > 详情

牛股侦察 概述| 这只印度独家兽即将起飞?

2021-07-16 15:35:17 阅读(145) 扬帆股票网

  文章来源:华盛

牛股侦察 概述| 这只印度独家兽即将起飞?

  今年2月,印度最大可再生能源公司ReNew Power宣布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RMG Acquisition Corp II(RMGB)签订了最终的业务合并协议,交易对合并后的实体的隐含股权价值(equity value)约为40亿美元,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约为80亿美元。

  交易结束后,合并后的公司将以“RNW”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预计该交易将于今年第三季度结束。

  印度的可再生能源雄心

  根据我国外交部官网,2021年2月更新显示印度人口13.24亿人。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数世界排名第二。

  近30年,印度经济高速发展,能源缺口巨大。

  作为煤炭大国,莫迪政府向全世界承诺,到2030年,其40%的发电能力将来自非化石燃料,到2022年将完成175GW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其中包括100GW光伏项目,60GW风能项目和10GW的小水电项目。

  下面的图表提供了印度在过去几年的可再生能源分类:

  虽然水力发电是印度可再生能源的最大组成部分,但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速度遥遥领先。

  在截至2019年底的4年里,印度的太阳能发电量增加了7倍,风力发电量增加了2倍。

  太阳能的崛起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光伏电池的成本一直在下降。在印度,新建光伏项目已经低于现有煤电厂的运行成本,光伏的度电成本更是只有煤电的50%。

  此外,印度具备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在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每年有250到300个晴天,太阳光的年辐射量大,有效利用小时数高。

  印度可再生能源独角兽

  ReNew Power成立于2011年,是印度领先的可再生能源独立发电商(IPP),风能及光伏的容量排名全球前十五名,拥有100多个用于公用事业的项目,发布在印度9个州。

  该公司还为印度150多个商业和工业客户提供和运营其分布式太阳能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ReNew Power是印度第一家产能达到1GW和2GW的可再生能源公司,目前是印度可再生能源行业唯一一家运营产能超过5GW的公司。

  该公司目前的总容量接近10GW(包括已在竞标中中标的容量)。

  根据购电协议(PPA),ReNew Power签订的电力运营合同,平均期限都超过了24年。这些合同大部分是与印度太阳能公司(SECI)和NTPC有限公司等印度中央政府机构签订的。

  9.9GW的运营容量,EBITDA利润率高达83%

  ReNew Power呈指数级扩张,目前风能/太阳能装机容量为52%/48%。

  在总共9.9GW的装机容量中,4.5GW已投入使用,5.4GW是新中标的容量。

  从图表上可看出,公司的太阳能装机速度比风能更快。

  而且,公司每年都扩大其在印度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市场份额,由2015财年的1.4%扩大至2020财年的6.3%。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公司高速发展,但在2020财年的 EBITDA利润率仍高达83%。

  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能和风能的前期成本较高,而设施建设和安装后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不管怎样,83%已经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了。

  估值对比

  在路演文件中,ReNew Power用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这个估值指标来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

  这个指标排除了折旧摊销这些非现金成本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公司价值。企业价值倍数较高通常说明股票被高估,较低这说明股价被低估。

  在同行比较中,ReNew Power的EBITDA增长率高于中位数,但估值倍数明显低于中位数,为9.7倍NTM EV/EBITDA (2022财年EV/EBITDA)。

  从21- 25财年开始,公司营收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4.9%,EBITDA复合年增长率预测为30.7%。

  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ReNew Power被低估了,它在未来一年,至少有50%的涨幅。

  但發仔相信,ReNew Power将是一只超级大牛股,不是50%的涨幅就能够衡量的。因为,碳中和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一个伟大机会。

  据国际能源署称,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太阳能和风能将占印度新增发电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以ReNew Power为代表的领先企业,具备很强的先发优势。

  ReNew Power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Sumant Sinha表示:“我们很幸运,我们的市场正在经历一个非常重要的能源转型期,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关键。”

  他称,公司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也仅仅是去填补印度经济发展的新增电力需求,是确定性巨大的增量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ReNew Power还积极拓展公司的业务,瞄准了光伏组件生产、储能方案及智慧电力等重大领域。

  与其它SPAC不一样,ReNew Power已经运营了超十年时间,并且取得领先的优势。

  风险提示

  (1)财务风险:公司净负债/EBITDA大致在6倍的范围内。流动性问题、供应商延迟付款或资本支出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

  (2)面临剧烈竞争:来自印度本土企业或其他寻求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大型独立电力生产商的竞争。

  (3)系统风险:SEC加强对SPAC的监管。

  温馨提示:华盛证券持有香港证监会1/2/4/5/9号牌照,可直接在线开户交易港美股,无需本人前往香港,全过程仅需3分钟。机会不等人,点击此处,在新浪财经上即可参与交易! >>

  添加客服微信【HST-202105】,0元领华盛通港美股投教课程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www.yfbx.cn/caijing/1626420917734.html

上一篇:诠释三星拟投170亿美元建设的美国芯片厂选址有变

下一篇:石大胜华尾盘触及跌停 诠释成交额44.46亿元

相关文章

  • 美国境内游井喷 浅析航空业复苏面临这三大挑战

    美国境内游井喷 浅析航空业复苏面临这三大挑战

    原标题:美国境内游井喷,航空业复苏面临这三大挑战众多航空公司股价已逐步向疫情前水平靠拢。上个月,当家住美国新泽西的史密斯(Judy Smith)临时决定买一张从新泽西纽瓦克机场飞往洛杉矶的机票时,她发现抢票竟然变得异常困难。尽管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仍在向大众警告德尔塔变异毒株带来的风险,但美国机场人头攒动的景…
    2021-07-16 阅读(122)
  • 小米手机销量超越苹果居全球第二 分享小米总裁王翔:营收一半来源于海外

    小米手机销量超越苹果居全球第二 分享小米总裁王翔:营收一半来源于海外

    原标题:销量超越苹果居全球第二,小米总裁王翔:营收一半来源于海外记者 | 牛其昌2021年7月16日凌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称,Canalys刚刚发布了手机市场第二季度排名,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17%,超越苹果晋升全球第二,同比增长83%。“可能很多的朋友们都觉得有点意外,但对于小米三万多名员工来讲,这…
    2021-07-16 阅读(139)
  • 外媒:英特尔正在研究收购格芯 认识或估值300亿美元

    外媒:英特尔正在研究收购格芯 认识或估值300亿美元

    原标题:外媒:英特尔正在研究收购格芯,或估值300亿美元7月16日,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英特尔公司正在研究收购格芯(GlobalFoundries)。此举将推动英特尔公司为其他科技公司生产更多芯片的计划,并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一笔收购。知情人士称,对格芯的估值可能在300亿美元左右,但不保证会成功,格芯可能会按计划…
    2021-07-16 阅读(144)
  • 重庆:《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实施方案》印发 知晓将共建“半小时”经济圈

    重庆:《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实施方案》印发 知晓将共建“半小时”经济圈

    原标题:我市印发《方案》,6大方面24项举措全面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万开云将共建“半小时”经济圈来源:重庆日报7月5日,全长11.6公里的万开快速通道全线通车,从万州高铁新城区到开州浦里由原来的90分钟车程缩短至30分钟。特约摄影 冉孟军/视觉重庆● 万开云板块幅员面积11069平方公里 占渝东北的32.7%● 2020年,万开云板块GDP总…
    2021-07-16 阅读(130)
  • 讨论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啦!

    讨论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啦!

    原标题: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根据生态环境部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这将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一步我国碳…
    2021-07-16 阅读(127)
  • 中信证券:浪潮国际首予买入评级 认识目标价4港元

    中信证券:浪潮国际首予买入评级 认识目标价4港元

    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考虑到浪潮国际(00596)国内市场云ERP市场广阔的增长空间,以及在ERP领域丰富的客户资源及服务经验积累,判断公司云化进程将持续快速推进,并进而带动整体业绩稳步增长。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0/34.2/40.0亿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14%/17%;净利润分别为0.2/0.5/1.5亿港元。该行采用SOTP估值…
    2021-07-16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