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生(sheng)活中最常见的疾病,有的(de)人一年中要患好几次(ci)感冒,因此,很多家庭都会常备一些感(gan)冒药。
中(zhong)医治疗感冒的药种类(lei)很多,要想正确选择(ze)也不容易,有的患者会疑惑同(tong)样的药有时吃三五次(ci)就好了,有时候一直吃却不(bu)管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zhe)是由于没有辨清是风热感冒、还是风(feng)寒感冒,如果弄反了,药效肯定不行。
那风热感冒和(he)风寒感冒怎么辨别、如何用药呢(ne)?
一、风(feng)寒感冒辩证口诀: 低热(re)、怕冷、无汗、全身酸痛
典型症状:轻微发热、明(ming)显怕冷、无汗、头痛、全身酸痛、鼻塞(sai)流清涕、咳嗽等(deng)。
病因:风寒感冒是人(ren)体感受寒凉之气所致,也就是(shi)我们平常说的着凉了。这种(zhong)感冒多发生在秋冬春季,因为秋天(tian)寒气渐重,早晚温(wen)差比较大,如果增减衣物不及时,就(jiu)很容易着凉而诱发这种类型的感冒(mao)。
这种(zhong)感冒的典型症状就是浑身发冷,没有(you)汗。正是由于没有汗(han),所以患者浑身都紧绷绷(beng)的,肌肉关节也酸疼,连头(tou)及颈部酸疼难受,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厚(hou)被子,发点汗才会觉得舒服(fu)。
这样的一组(zu)症状,中医的术语叫“风寒束表”,就是寒(han)气把人体在表的卫气给束缚住了(le)。卫气本来是帮助人体防御外(wai)邪、温煦身体的。这(zhe)样一来,人体就失(shi)去了保护和温煦(xiu),自然就会觉得冷。
所(suo)以,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de)关键就是要出点汗,通过发汗把体内(nei)的寒邪排出。所以,我们在选择药(yao)物的时候,就要选(xuan)那些服用后能发汗的药,也就是辛温解表药。
代表中成药:感冒清(qing)热颗粒
主要功效(xiao):辛温解表,宣(xuan)肺散寒。
同类(lei)中成药:风寒感冒冲剂(ji)、伤风停胶囊、九味羌活丸、感冒疏风片、荆防(fang)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
举例1:在(zai)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mao)的辛温解表中成(cheng)药感冒清热颗粒,它的主要(yao)成分就是荆芥穗、薄(bao)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geng)、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gen),一共有11味(wei)。
其中荆芥穗和防风都是解(jie)表的药。荆芥穗有比较强的发汗作用(yong),它是入血分的,擅长清血中之外邪。而防风虽然发汗的作用没有荆芥(jie)穗强,但它擅长驱散骨肉中的风邪。所(suo)以,临床上经常将两者一起使用,可以(yi)起到互补和加强药效的作用。
紫(zi)苏叶、白芷可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葛根具有发表解肌、清散(san)伏热的功效,这五味药可(ke)加强荆芥穗和防风解表退热的作用(yong)。
芦根具有生津止渴的(de)作用,可清肺胃之热。苦地丁能(neng)清热解毒。桔梗可开(kai)宣肺气,载药上行(xing)。苦杏仁能降气止咳平喘。
这11味药配伍使(shi)用,能起到疏风散寒、解(jie)表清热的作用。在风寒感冒初起时(shi),若能及时服用感冒清热颗粒,就能有效缓解头痛发热(re)、恶寒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zhuang)。
举(ju)例2:若有的患(huan)者感染了风寒之后,头痛、肢体酸痛的很厉害,那就适合(he)选择那些既能散寒,止痛效果又好(hao)的药,比较常用的就是正柴胡饮(yin)颗粒。
举例3:若有的患者鼻塞严重,堵(du)得特别难受,一擤鼻涕(ti)连耳朵里都疼,这说明体(ti)内有湿邪。这样(yang)的患者就适合选择那些既能散寒又能祛(qu)湿的药,如荆防颗粒、荆防败毒散等(deng)。
举例4:若有的(de)患者刚感染了风寒时没有(you)及时驱寒,结果寒气(qi)入里,引起了内热(re),出现了口苦微渴的症状。这时候再用(yong)单一的驱寒药就不合适了,最好是(shi)选择既能驱寒又能清热的(de)药,像九味羌活丸(颗粒)效果就不(bu)错。
举例5:有的(de)风寒感冒患者会出现咳喘的(de)症状,吐白色的稀痰,而且(qie)痰量很多。这时(shi)候就要选择那些既能解表(biao)散寒又能化饮止(zhi)咳的药,如小青龙颗粒。
注意事项:喝完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让(rang)身体微微出汗,来协助药力驱散风寒。在(zai)服药期间,还要注意(yi)多喝开水,即使不感觉到口渴也要(yao)喝,以补充体内流失的(de)水分。
还要注意忌口(kou),生冷、油腻、辛辣、甜食以及(ji)不易消化的食物最好不要吃(chi),因为患病期间肠胃功能(neng)比较弱,这些食物会(hui)刺激肠胃,且不容易消(xiao)化,不利于病情的(de)恢复。
在服药期(qi)间最好戒烟、酒,因为烟、酒(jiu)都会降低药效。感冒药不(bu)能与滋补性的药物同(tong)时吃,因为补药会让表邪不能外透(tou),反而入里,加重病情。
辩证口诀(jue):高热、有汗、舌红、嗓子疼
典型症状(zhuang):发热重,轻微怕冷,有(you)汗,口干舌燥,嗓子疼、鼻塞流(liu)黄涕等。
病因:风热感(gan)冒是一种与风寒感冒相反(fan)的感冒类型,风热感冒的患者发高(gao)烧却不怕冷,身体也会微微(wei)有点汗,口干口渴,嗓子肿痛,鼻涕(ti)又黄又浓。是由于风热之邪侵犯(fan)体表,使肺气失和所致的,这在中医(yi)里称为“风热犯表(biao)证”。
风热感冒在春夏秋季比(bi)较常见。比如,春季气候渐暖,是阳(yang)气逐渐升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顺应自然规律,也从冬天的闭藏逐渐强壮起来。这个时(shi)候的感冒往往是偏热的。这在中医里属于“春瘟”的范畴,也就是春季流行的瘟(wen)疫、传染病。
而在夏秋季节(jie),气候非常炎热,人体最容易受到(dao)风热之邪的侵袭,稍不注意(yi)就会感冒。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就是(shi)发热比较严重,而且,患者一般都微微(wei)有点汗,但是,体温(wen)并不会因为出汗而降低,也就是说在(zai)有汗的同时还会发热。
卫气光忙着抵御外邪了,根(gen)本没工夫温煦体表,所以,患者会感觉(jue)到有点怕冷,但不像风寒感(gan)冒那么严重。此外,患者还会感觉(jue)口干舌燥,总想喝水,嗓(sang)子疼;鼻塞,流黄色的浓鼻涕,即使鼻(bi)子通气,鼻腔里也会有一种喷火的感(gan)觉。
症状比较严(yan)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咳嗽(sou)、咯黄痰、便秘、尿黄等症状。总(zong)之,风热感冒患者的热象非(fei)常明显。如果一个人出现(xian)了这些症状,就说明侵袭他体(ti)表的是风热之邪。
所以,中医治疗风(feng)热感冒的关键就是(shi)要清热,把热邪从体内清除(chu)出去。那么,我(wo)们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就(jiu)要选那些凉性、能驱热邪的感(gan)冒药,专业说法就是辛凉解表(biao)药。
代表中成药:银翘解毒片。
主要功效:辛凉(liang)透表,清热解毒。
同类中成药:桑(sang)菊感冒片、羚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ye)、清热解毒口服液、感(gan)冒退热颗粒、利咽解(jie)毒颗粒等。
举例1:银翘解毒片这个药方是(shi)从“银翘散”发展而来的,最早是出(chu)自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是治(zhi)疗风热感冒疗效卓(zhuo)著的名方。
它(ta)的主要成分是金(jin)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dan)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zhu)叶和甘草,一共9味。
其中金银花和连(lian)翘都是清热解表药,气味(wei)芬芳,既能疏散风热(re),又能清热解毒消除病因。由于它们功效很相(xiang)近,所以在临床上常常一起(qi)用,有“姐妹药”之称,可以起(qi)到相辅相成,互相增强药效(xiao)的作用。
薄荷、牛蒡子(zi)能够疏散风热、清理头目(mu)、解毒利咽。荆芥、淡豆豉虽然都是(shi)辛温的药物,但是,它们解表散邪(xie)的功效比金银花和连翘等寒凉(liang)药还要强。辛温药与辛凉药配伍使(shi)用,温而不燥,凉而能散,能大大增强(qiang)全方的解表透邪之力。
桔梗既可宣肺祛(qu)痰止咳,搭配牛蒡子还能清(qing)利咽喉。淡竹叶可清热除烦,生津(jin)止渴,与连翘相配,还可清(qing)心利尿,引热下行。甘草既能清热(re)解毒,又可以调和诸药。
这个方子里既有清热药(yao)也兼顾到了退热。在风热(re)感冒初起时,如果发高热,且咽喉(hou)不是干而是肿痛,咳嗽也不明显,这时(shi)若及时服用银翘解毒片就能(neng)够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举例2:有的患者稍微有点儿发(fa)热,有点儿咳嗽(sou),口干甚至有点口苦。这说(shuo)明风热之邪虽不严重,但已经进入了气管。这时(shi)就需要吃些既能疏散(san)风热,又能宣肺止咳的药,最常(chang)用的就是桑菊感冒片。
举例3:有的患者发热比较(jiao)重,咽喉肿痛得也(ye)非常厉害。这说(shuo)明他体内的风热之邪已经(jing)郁结成毒了,属(shu)于风热感冒的重(zhong)症。这时就必须加大清热解毒的力(li)度,才能把热毒从体内清出去,临床(chuang)上像羚翘解毒片、感冒退热颗粒、双(shuang)黄连口服液、利咽解毒颗粒、清热(re)解毒口服液等,效果会不(bu)错。
注意事项:在服药期间,一(yi)定要注意多喝开水,也可以用白萝卜或梨煮水喝,再(zai)加点百合、冰糖,既能补水,又可以清肺化痰(tan)。
在饮食上一定要(yao)清淡,还要注意忌口,辛辣的东(dong)西,如辣椒、胡椒(jiao)、花椒、香辛料等坚决(jue)不能吃。因为体内(nei)有热,口燥咽干,咽喉肿痛,如果再吃(chi)这些辛温助热的东(dong)西,不仅不能减(jian)轻症状,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同时,生(sheng)冷、油腻的食物等不(bu)易消化的食物也最好不(bu)要吃。
温馨提示:
个体感(gan)受外邪的程度不同,体质也不同,所(suo)以,每个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也(ye)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选择抗感冒(mao)中成药时应遵循(xun)中医的辨证论治,根据医生的诊断及处(chu)方,结合自己的实际症状(zhuang),依据药品说明书,选择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