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股怎么样? 如何避免蓝筹股? 扬帆股票网络的编辑为您提供
在当前的股票市场中,所有技术分析都失败了潍柴动力股吧。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原因之一无疑是价值评估的不平衡。
当股价上涨可以直接为业绩上升提供惊人的支撑时,市盈率上升时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目前A股的市盈率为40倍和50倍,比国际平均水平高一到两倍。 但是,据称,根据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增长趋势,预计到今年年底可能会下降到30倍以下。 因此,明年或明年,难道不能很快达到20倍或更低吗?
如今,中国公司可以说他们不害怕无法提高绩效,或者说他们不能够进入市场。 只要上市,就不会担心它不会成为蓝筹股。 中国人寿的A股发行价18.88元,比三年前H股发行价高出近5倍。 在2月7日上市之前,评估机构不敢超过30元的估值。 但是,《中国人寿2006年年度报告》和今年的《季度报告》却令所有人赞叹不已。 去年该公司的利润猛增了76%,而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更令人担忧。 净利润88.87亿元,已接近去年的96亿元。 第一季度,除股票市场上涨导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资产收益39.09亿元外,第一季度实现投资收益167.60亿元,占2006年度报告披露的投资收益233.03亿元的72.23%。 这并不是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好处,而是股票市场的直接好处。 新上市的平安保险与中国人寿完全相同。
实际上,不仅有以投资收益和保费收益为两个支柱的上市保险公司,而且不仅有金融公司直接由于上市而改写了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率。 银行类别中的新旧上市公司。 今年第一季度,所有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98.5%,几乎翻了一番,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股票市场的火爆。 据统计,资产价值重估带来的同比新增投资收益约占整体净利润的40%。 此外,由于采用了新的会计准则,一些上市公司将投资权益计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中。 债务重组的一次性收入包括在净利润中,这贡献了近一半。 如果将这些因素排除在外,则上市公司的正常净收入增长应该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这也是不可持续的。
actually实际上,市场一直在追捧“资产注入”的概念。 2006年年度报告和2007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通过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资产注入,许多上市公司在实施非公开发行股票后,其业绩有了实质性的增长。 但是,许多资产注入就像“注水牛肉”一样,依赖于资产估值的溢价,而资产估值被怀疑在不同程度上套利。 但这并不能阻止许多S股,特别是ST和* ST股的上涨。 许多所谓的债务重组和资产注入只能冲销或抵消大股东积累的坏账和资本占用。 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改变他们的基本资产质量,甚至没有帮助。价的暴涨甚至可以说不是“炒”出来而是“吵”出来的。但对于大股东来说,只要投入少少的重组成本甚至空口说白话的资产注入承诺,就可以从股价进入流通而轻易获取通常难以想象的翻倍回报,这种重组换对价的制度性溢价盛宴并非虚幻。在这一点上,整体上市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炒出来的账面富贵也好,还是“注水牛肉”的盛宴也好,都是资产价格泡沫化的结果。炒股炒成的绩优股,非但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反而有可能误导企业走入轻实业重炒股的歧途,从而影响和动摇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这无论于实体经济于资本市场,于当前于长远,都将是极大的隐患。
更多绩优股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扬帆股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