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十八”现象? “第二十八”现象的含义是什么? 下面的“扬帆股票网络”将向您介绍“ 2月8日”现象下的股市情绪财星股票财经网。
继7月和8月以来出现收缩趋势之后,上海和深圳股市在9月份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不活跃的交易意味着一些投资者的热情下降了,他们对市场前景的期望下降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和深圳股市迎来了有意义的“ 2月8日现象”。 最近,“二十八”现象加剧了。 结果,许多人赚了指数但没有赚钱-指数越来越高,白银余额越来越少。
众所周知,所谓的“第28种现象”是指少数(约20%)股票上涨而多数(约80%)股票下跌的现象。 从概念上讲,“ 28”之间的对称数虽然更清晰,更符合实际市场,但实际上含义并不明确,因此这种对称性已逐渐演变为蓝筹股。 与低价股票的对应关系甚至上升到投资与投机之间的斗争,成为判断市场是非标准的准绳。
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凶猛的少数派股票与疲弱的多数股票形成鲜明对比,但随着蓝筹股的估值进一步上涨,当前的“投资价值”被用来做广告 当前的“ 2月8日现象”进一步暗示了市场的价值取向,这似乎是不合理的。事实上,近来,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推动推动了少数加权蓝筹股的飙升。 在这种驱动下,蓝筹股的整体实力提高了基金的净值,基金净值的增长引起了基督徒的关注,其结果是基金的购买持续高潮。
显然,在上证综指升至5000点之后,整体估值就形成了“ 2月8日”的局面。 上海和 深圳股市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状态。 风险控制已成为大多数投资者的主要考虑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投资者开始担心市场前景,害怕追逐高价热销股票并坚持原有股票。 这种毅力不是有利可图的,而是边缘化的。 另一方面,由于总体估值较高,投资者的持股心态趋于钝化。 即使他们持有受欢迎的股票,他们仍然要谨慎。 这样,通常很难获得理想的回报。 “ 2月8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循环和自我增强的功能-少数受欢迎的股票的飙升吸引了一些投资者将疲弱的股票从手中剔除并追逐市场热点。 因此,弱者变得越来越弱。 恒强
但是,第三季度蓝筹股的急剧上升基本上填补了A股市场的估值低迷。 根据银河证券的最新研究报告,“从中期动态市盈率水平来看,截至9月底,综合指数的市盈率超过40倍, 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等主要成分指数的/ E比率一般为35倍,如果2007年上半年GDP保持在10%以上,则基本上是透支了响,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有望达到30—50%。按照预测增长的高限计算,主要成份指数2008年预测市盈率已达到23—25倍之间,综合指数在27—43倍之间;如果按照30%的下限计算,成份指数2008年预测市盈率为26—29倍,综合指数市盈率在31—49倍之间。当前A股市场价格也已经完全透支了2008年的业绩。”
如此看来,就上述所说的“二八现象”而言,我们的蓝筹股已经不再“蓝”了,至少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蓝”了。因为如果坚持“价值投资”理论,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市场与主流理念相违背的不是低价股,而是所谓的蓝筹高价股。
因此,即使还是原来的数字,“二八”的分野在内涵上也存在纠偏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整体的高估值平台上,上涨的股票总是少数,而能够为市场宠幸的不仅仅在于蓝筹股的名衔。实际上,市场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以下几方面的机会:其一,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新的投资机会;其二,因动态变化而形成的“估值洼地”;其三,因市场调整而形成的投资机会。
总之,在市场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之前,个股的机会将层出不穷,其基本逻辑是,围绕价值、成长性展示个股的投资潜力。这也许是我们将会面对的新“二八”格局。
更多“二八”现象知识请关注扬帆股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