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股市交易基金,大多数投资者通常使用“股票基金”,即帐户中已有的可动用资金股票啦。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一些投资者还将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进行追加投资。 例如,在熊市中,当市场和个人股票继续急剧下跌时,一些长期且理性的投资者经常使用“增量资金”以计划的,逐步的方式参与“熊市交易”。 。
坚持三个底线
品种策略选择
作者认为,必须使用“增量资金”参与“熊市交易”。 坚持三大底线,一是资金的性质。 根据资金来源,参与“熊市交易”的“增量资金”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种类型是借入资金,包括已付和未付。 前者必须支付利息和使用费用,而后者则没有利息和使用费用,但是两者都必须退还并有使用期限。 另一种是自有资金,即无需支配或退还其支配的资金。
仅就自有资金而言,如果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用途明确的资金和闲置资金。 这里提到的“增量资金”是指自有资金的闲置部分。 也就是说,参与“熊市交易”的“增量资金”必须是多余的闲钱。 通过借款获得的任何资金以及目的明确的自有资金都不适合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投资,包括参与“熊市交易”。
第二个是合适的投资比例。 即使额外的资金是闲置资金,也不用全部投入全部投资,而是控制比例并做出适当的数额。 普通投资者只需要用闲暇资金的三分之一参加“熊市逢低买入”,最多不超过一半。 当然,取决于不同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偏好程度和操作技能,对额外资金比例的确定可能会有所不同,并且因人而异。
第三是讨价还价的时机。 在确定资金的性质和适当的投资比例之后,必须弄清寻宝的时机。 从二十多年来的A股历史和未来趋势来看,参与讨价还价的最佳时机是在“熊市”之后以及个别股票持续急剧下跌之后。 在“熊市”中,投资者通常会亏损,不愿进入市场。 但是在“牛市”中,情况恰恰相反。 有利可图的投资者明显增加了,进入市场的意愿变得非常强烈。 因此,在大多数投资者不愿购买股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力选择在“熊市”中大胆增加资金。 只有这样,使用“增量资金”参与“熊市交易”的成功率才会提高。
品种策略选择
在弄清“三个底线”并作了各种准备之后,能否确保“熊市议价”的成功还取决于品种和策略。 选择是正确的。 例如,四年前市场触底时达到1664点(2008年10月28日)。 当时,投资者在产品选择上有两种选择,结果却大不相同。
一种方法是“放弃弱者,然后选择强者”,以较大的增长,良好的技术形式和趋势在该阶段进行购买。突出的“强势股”,在随后的走势中表现不佳,有的还领跌大盘和个股。
为此,笔者对2008年10月29日-2012年10月26日期间的大盘和个股表现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在上证指数[1.70%]涨16.62%、多数品种跑赢大盘的情况下,同期可比的2452家公司中,跌幅超过70%的有25家(其中跌幅最大的达79.64%),跌幅超过60%的有102家,跌幅超过50%的有219家。而这些走势不佳的品种,多数都是在当时看来走势十分强劲的大牛股。投资者要是在当时采取“弃弱择强”法进行“抄底”,不仅在随后的大盘反弹中难以取得好的收益,反而会出现大幅亏钱的尴尬局面。
二是“弃强择弱”卖出当时阶段涨幅大、技术形态好、趋势向上、带量上攻的“强势股”,选择“弱势股”进行反向买入。这样不仅能有效回避一些股票的大幅下跌,而且可能取得超出预期的不俗收益。
至于“熊市抄底”的策略,一般可通过“三比三看”予以选择:一是比涨跌幅度,看谁跌幅深。一般应在具有可比性的熟悉品种里选择阶段跌幅大、涨幅小的品种作为“熊市抄底”的首选品种;二是比流通盘子,看谁最适宜。待买股票的流通盘一般在1亿股至3亿股之间较为合适,盘子太大或太小都不是“熊市抄底”的最佳品种;三是比区间表现,看谁潜力大。在符合以上条件基础上,若待买品种横盘时间长、主力吸筹足、散户跑得多则更好。通过“三比三看”,一般都能回避看似强势的“风险股”,及时捕捉看似弱势的“潜力股”。
“风控逐利”技巧
“熊市抄底”与其它操作方法一样,既存在较大机会,也蕴含一定风险。只有正确处理风控和逐利的关系,才能在“熊市抄底”中把握主动、趋利避险,最终取得“熊市抄底”的成功。处理“风控逐利”关系的具体技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抄底逐利的同时只承担机会大的风险。在股市投资,任何情况下都存在风险,只不过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风险的大小不同而已。
作为普通投资者,在利用“增量资金”参与“熊市抄底”过程中同样须承担一定风险,但这种风险必须是在机会大、风险小的情况下承担。譬如,当大盘和个股持续、大幅下跌后,投资者普遍亏损、入市意愿不强的情况下,存在的抄底风险看似很强实则不大,这种风险便属于机会大的风险,值得理性投资者适当承担。
二是在抄底逐利的同时只承担有价值的风险。即便是机会大的风险,也须视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看这种风险有没有承担的价值。譬如,一些阶段性涨幅巨大的品种,虽然在当时仍存在继续大涨的可能,但同时存在获利回吐、短线暴跌的可能。追涨买入这样的“暴涨股”所要承担的风险,对于秉承价值投资理念、本着稳妥操作原则的投资者来说,显然属于无价值的风险。
因此,作为普通投资者,在“熊市抄底”过程中所应承担的当然是那些有价值的风险,而不是相反。
三是在抄底逐利的同时只承担可承受的风险。对于有些投资者而言,有些风险虽然机会很大,但难以承受,这部分投资者对于这样的风险须引起注意、尽量予以回避。只有在准备买入股票前,就已做好承受风险的准备且有能力承受的情况下,才可在承受相应风险的同时去博取抄底逐利的机会。
在处理“风控逐利”关系时有两方面问题须引起注意:一方面要“增存结合”,以“存”为主。在利用“增量资金”参与“熊市抄底”中,不要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增量资金”上,而是要“增存结合”、同时兼顾,以“存”为主、“增量”为辅,在主要利用“存量资金”抄底的同时适当利用“增量资金”参与抄底。
另一方面,要“长短结合”,以“长”为主。任何品种、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一定的短线机会,但不可能所有的投资者始终能把握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利用“增量资金”参与“熊市抄底”中,还须调整心态、“长短结合”,以“长”为主、短线为辅。有能力参与短线操作且处于较为流畅状态的投资者,可在“熊市抄底”的同时适当多做短线、高抛低吸,对于那些缺乏必要技法,以及操作不够顺畅的投资者而言,还是保持耐心、减少交易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