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股票一直是炒作的主题,一些个人投资者自然不愿放弃这种获利的机会。 然而,由于新闻不对称的存在,这种“好机会”对投资者来说大多是幸运的。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最关键的问题是当持有股票出乎意料地“暂停”时,如何抓住机会实现利润最大化。
mid中途下车
有限收入
人物:A先生
上市公司:重庆百货
教训:提防新闻。
股份制改革后,大量公司的重组开始升温,并催生了巨额利润。 A先生想抓住这个机会,于2008年购买了重庆百货(600729.SH)。
A先生在接受CBN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他购买了重庆百货。 因为重庆百货公司重庆商业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曾在重庆百货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中答应过。 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重庆商贸有限公司将在两年内解决与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并通过重组和整合优质商业资产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
但是,由于购买时间过早,重庆百货不仅没有进行重组,而且在2008年市场暴跌时,该公司的股价也随市场下跌。 然而,由于金融危机期间百货公司的抵御力较强,重庆百货的跌幅并不太深,重组预期仍然存在。 A先生选择继续持有该公司的股票。
随着市场触底反弹,重庆百货也于2008年11月企稳回升。直到2009年8月中旬,重庆当地媒体发表了一篇题为“新世纪百货拟在香港上市”的报道。 ”,这对重庆百货的股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根据文章,重庆商业有限公司合并其子公司重庆百货和新世纪百货的期望可能会受到阻碍。 而且,新世纪百货在香港的上市并不能解决与重庆百货的横向竞争的问题。 相反,这甚至会使竞争问题更加突出。
A A先生碰巧读了这篇文章。 鉴于这一消息给重庆百货公司的股价带来了变化,A先生认为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因此他正在购买该公司的股票。 一年多之后,我第一次有了调动职位的冲动。 经过权衡之后,他决定出售手中的一半股票,剩下一半等待观察。
但是,在文章发表仅两周后,重庆百货就因重大资产重组而暂停营业。 2009年10月12日,重庆百货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收购了新世纪百货100%的股份,股价也从停牌前的每股21元升至12月1日的每股40元。
由于购买后重组预期的延迟,并且在此过程中股价一直在下跌,即使后来股价几乎翻了一番,A先生也被一些卖出的股票拖累了。 价格过低之前。 可以在这项投资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defense防御三年
看到乌云密布的月亮
人物:B小姐
上市公司:紫光股份 p >
经验的业绩让那些在5月29日停牌就已经“埋伏”其中的投资者欣喜不已,B小姐就是其中的一个。
B小姐其实早在2010年年底就以每股15元左右的成本价买入了紫光股份,她对记者表示,当时买入的理由是股票复权后的价格处于历史低位。作为一个科技公司,其价格较2000年科技股“泡沫”时所创下的高点已经跌去了80%,而且该公司也是目前国内资质较好的科技股。
然而,接下来的2年时间里,B小姐的“如意算盘”却落空了。随着大盘的不断下跌,紫光股份扛不住继续下跌。2012年12月份,该公司曾一度跌至8.8元的低价。不过,股价的一路下跌并未能让B小姐弃股而逃,而是分别在2011年的年底和2012年的年底两次在低价补仓,从而令她持仓的成本价下降至每股13元左右。
今年年初,紫光股份开始有了起色,在停牌之前,该公司股价已经达到14元/股,此时B小姐的持仓已经开始出现浮盈。
B小姐本以盈利20%作为目标卖出点位,而就在这时紫光股份突然停牌了。而此时有消息称紫光股份即将收购美股上市公司展讯通信。B小姐认为,这一消息应该是对公司的重大利好,因此估计公司复牌之后出现3个涨停板应该不成问题。
7月26日复牌之后,正好遇到大盘正经历回调,紫光股份仅仅2个涨停板之后,便开始放量下跌。B小姐认为此时并不是最好的卖出时机:“事实上,紫光这次重组的真正原因是收购能通科技和融创天下,这将令该公司在云计算、IT运维服务、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大数据处理方面取得先发优势。两个涨停板并未完全消化这一利好。如果现在卖了,等于是被提前洗出了局。”
坚持自己的观点让B小姐最终分享到了这次重大资产重组事件的果实。紫光股份在休息了2个交易日后便重启升势,并于8月13日再次出现涨停。
在已经翻倍的情况下,B小姐的“恐高症”越来越严重,于8月16日当天以26元的均价清仓。
长期停牌
错失投资良机
人物:C先生
上市公司:大商股份
教训:当心“被动”重组
股票停牌对于股民来说有时候很美丽,有时候却像是“噩梦”。
C先生早在去年年底时就买入了大商股份(600694.SH),他买入该股的理由是公司在商业股中质地优良而且盘子较轻。那时,大商股份还没有出现任何重组和被收购的预期。
在2012年12月~2013年1月,这只股票涨势一直不错,C先生喜上眉梢。然而,就在2月8日,大商股份公告称,2月7日公司接到茂业商厦通知,该公司已累计持有大商股份5%的股份,也就是说公司被茂业商厦举牌。2月19日,大商股份又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正在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自2月19日起继续停牌。市场猜测这一举动很可能是公司为了应对举牌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大商股份是通过停牌来实现扰乱举牌方的收购计划,然而长达3个半月的停牌却让小投资者很受伤。
C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反举牌出现的停牌最终结果很可能都是无疾而终。而我的很大一部分资产都在这一只股票中,这就意味着我必须承受几个月颗粒无收的后果。眼睁睁看着别的股票大涨,而我却无所作为。大商股份让我很受伤。”
5月28日,大商股份终于公布了资产注入方案,然而由于不及投资者预期,而且这个方案的溢价水平达到十几倍,投资者并不看好。因此,大商股份复牌之后股价大幅高开不久便大幅下跌。C先生当天也趁机在高点抛售了手中的一部分股票。在此后的几个交易日中,随着股票价格连续下挫,他又抛售了剩余的所有股票。最终,C先生的这笔投资小幅亏损。
C先生事后总结了这次的失败经历,他指出,其实事先已经预感到大商股份的重组方案并不是很理想,但却一直抱有某种侥幸心理。后来公司曾修改过一次重组方案,但却仍未获得董事会的通过。“最终我决定抛售所有大商股份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制定重组方案的过程中,公司大股东与投资者的关系闹得很不愉快。”C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