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贸易导致的通货膨胀不容忽视? 如何分析贸易导致的通货膨胀不容忽视?
市场预测,2月份进出口规模将继续季节性下降第一期货网。 由于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2月份的贸易顺差可能会大幅收窄,甚至可能出现逆差。 尽管缩小的贸易顺差有利于我国的国际收支,但在当前全球通货膨胀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警惕通货膨胀通过贸易渠道的传导效应。
一般而言,春节后,我国的贸易顺差将大幅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制造公司会在春节假期之前急于生产和交货,以确保春节后的订单能够按时交货。 同时,强劲的内需增加了初级产品的进口量。 加上资源产品进口价格的上涨,进口的增长明显大于出口的增长。 去年3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出现单月逆差,情况与今年2月相似。
目前,贸易顺差收窄甚至是个别月份的贸易逆差也不是一件坏事。 国际收支是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贸易差额的改善和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显然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供了条件,这也可以减缓资本净流入,并减轻货币政策的压力。
此外,出现赤字还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正在从外部需求向内外需求的均衡拉动转变,这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 。
但是,贸易顺差的变化也反映出当前的通货膨胀正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不确定性,通货膨胀通过贸易的传导机制不容忽视。
通货膨胀是双向的。 一方面,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国内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了进口通胀的风险。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60%,反映在主要商品上,这决定了我国的进口通货膨胀压力逐渐趋于僵化,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对我国物价的影响越来越大。 明显。 从国际角度看,标志着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现货指数在2月份上涨了2.04%,CRB期货价格指数上涨了4.02%。 原油价格仍处于上升通道中,这可能成为加剧国内通胀的催化剂。
另一方面,国内通胀也通过出口价格上涨影响了海外。 尽管当前出口部门的通货膨胀相对温和,但由于劳动力短缺,人民币汇率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工资上涨已经开始影响生产成本,许多出口公司已经提高了价格 吸收上涨的成本。 此外,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一半,加工贸易进口的增量部分有可能再次转换为新的生产能力,以供出口。 2月份,PMI的新出口订单和进口价格继续上涨。 这在某种程度上还表明,未来几个月出口量和价格将上升,这将对进口国的消费者价格带来巨大压力。 将来,我国和其他国家将面临世界制成品价格上涨的趋势。
当然,从根本上说,当前的全球通胀始于美国的货币供应量泛滥。 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加速了全球流动性。些国家的通胀水平。为控制通胀,中国运用了多种价格和数量型工具。但正如央行副行长易纲所言,这些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窄,治理通胀的成本越来越高。输入型通胀压力与国内物价上涨相互叠加,使得防范国际通胀环境的“发酵效应”变得极为关键。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在贸易手段上,首先应减少过大的贸易顺差。过大的顺差造成货币升值的压力,央行被迫在市场上购汇,投放大量基础货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改变出口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可有效减少经常账户顺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其次,应实现贸易结构优化。我国货物出口的55%是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国际产业链分工领域,中国制造处于初始原材料供应国与最终消费产品生产国之间,受到两端的挤压。如果不调整外贸产业结构,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单纯通过扩大进口减少顺差,国际大宗商品需求攀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通胀输入国内的价格机制。从根本上说,中国对外贸易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扩大内需以减少对外需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