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电器限价停牌的奥秘是什么? 苏宁电器止损的奥秘是什么?
复牌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作为股改第二批试点股份的苏宁电器重磅跌停,对市场情绪造成明显损害宗申动力股吧。 但种种迹象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未必是苏宁电器下限的导火索,部分资金收购苏宁电器的浓厚兴趣几乎与部分资金出售苏宁电器的急切程度一样高 .
复牌第二天跌停
周三,苏宁电器一开盘就一路下跌。 午盘后,其跌幅已扩大至7%以上。 下午两点前的最后几分钟,经过一轮快速的大批量杀戮,苏宁电器终于被打到了极限,一直维持到收盘。
作为第二批股改试点的重点股,苏宁电器周三的表现与股改方案公布后复牌首日的表现大相径庭。
周二是苏宁电器等五家上市公司公布股改方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 股改对价为每10股换2.5股的苏宁电器,经历了7.78%的换股。 得手率提高了4.84%。 虽然这样的表现不如鸿盛科技每10股送5股的9.63%的涨幅,但与上海国际集装箱集装箱服务公司(1.5股加10元)相比,每10股送10股 元每10股。 获得1.5股加5.58元的中化国际分别下跌1.67%和7.35%,苏宁电器的表现仍被认为是强劲的。
相比之下,周三,苏宁电器在4.64%的易手冲击下跌至极限。 单纯解释股改因素显然是不合理的。 深交所公布的中小企业板公开交易信息甚至透露,苏宁电器跌停背后还有更多谜团。
资金进出股市
从收盘情况来看的,苏宁电器已累计上一站价格的销售价格抛售的2535300股,并 售价是二到五。 上的卖单数量为0。分析人士表示,这表明卖家对出货的态度非常坚定。
令人惊讶的是,当天苏宁电器的前五名销售部门竟然是证券公司的所有特殊职位。 其中,中金(机构席位)和西南证券(机构席位)分别卖出2114.52万元和1198.96万元。 中山证券(机构席)、渤海证券(机构席)和长城证券(机构席)分别以1,311.88万元、638.46万元和488.73万元购入。
分析人士指出,券商的机构席位基本都是对资金开放的。 昨天在苏宁电器上激战的主要买卖双方基本确定是资金。 从销售分布的角度来看,大型基金公司可能是卖方的领导者,而中小型和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则可能是主要的购买力。 从购销金额的对比来看,如果不考虑实力的差异,买方的入市热情几乎与卖方的入市意愿一样高。
在解释苏宁电器股价的波动时,不少分析师将目光投向了在香港上市的国美控股。 “作为苏宁电器运营中最重要的。器”。一位市场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国美的困惑
在周二下跌了8%之后,国美控股在香港发布公告对其旗下核心子公司国美电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而这一公告传递出的信息令投资者的担忧再度集中爆发,而国美控股的股价周三再度急跌12.8%。
根据国美控股的公告,国美电器今年前五个月的收入同比增长了近30%,大致符合公司管理层的期望。但让投资者不安的是,该报告承认,由于国美电器网络扩大至客户消费能力较低的中小城市,加之新开始门店的销售额增长较慢,其每平方米的销售额在今年前五个月持续下降。与此同时,由于价格竞争和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公司今年前五个月的边际毛利同比也出现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该公告证实,国美控股的控股股东黄光裕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出售其持有的国美电器35%的股权。尽管该公告称这一事项并无重大进展,但这已足以让投资者的担忧进一步升温。
针对国美控股的新变化,美林证券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将该公司的投资评级由“买入”调低至“中性”。考虑到其在机构投资者中的影响力,美林的这一表态对国美控股周三股价的影响不啻于是雪上加霜。实际上,国美控股自6月23日来的累计跌幅已超过了30%,而苏宁电器同期却因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而停牌。从这一角度而言,苏宁电器周三10%的跌幅也不算反应“过度”。
不过,部分基金乘苏宁电器原来的流通股股东出场之机大举建仓的行为同样可在美林的报告中得到解释。该报告在认为“国美股价回落20%后才较合理”的同时,也再度承认该公司有最好业务模式,能在长线竞争中成为优胜者。考虑到相当部分机构对目前苏宁电器股价仍然低估的判断,苏宁电器周三的股价起伏可能恰恰为场外资金提供了入场的良机。
更多苏宁电器跌停知识请关注扬帆股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