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股神奇的时间窗口? A股和假期有什么关系?
日历效应是指金融市场中与日期相关的波动性第一期货网。
国际上关于日历效应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美国股市。 有据可查的是,分析师在 1942 年发现了一月效应,后来在 1976 年 Kinney 等人发现了这一效应。 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日历效应主要包括季节效应、月效应、周效应和节假日效应。 本文重点介绍假期效果。 节日效应分为传统节日、其他重大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三类。
一、在传统节日方面,春节、清明、端午、重阳节对股市影响较大。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自汉武帝元年起,夏(农历)正月初一为“元年”(即“年”),并规定了新年的日期 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在股市中,春节的时间段就像是民间过年的喜庆日子,往往会上涨,所以春节是一个很长的时间窗口。
春节与市场的关系:从2003年到2013年的11年间,股市在春节前半段上涨,达到100%的概率,在 假期后的大多数年份。 在老牛的各种长时间窗口统计中,春节周期的上升势头位居第一。
2、清明(公历四月),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祭祀、扫墓、郊游的习俗,已逐渐演变为中国以祭祀形式纪念先人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也是一个很长的时间窗口。 节后市场以上行为主,但持续时间不强。 其牛市势头不如春节周期强劲。
3、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先秦时期,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月是凶日。 相传,邪神当道,五毒出。 民间有种菖蒲、艾草驱鬼、熏白术、当归、饮雄黄酒避疫等习俗。 股市中,端午节时间短,节后市场以下跌为主。
端午节后股市表现:
计算端午节后半个月左右的市场走势。 从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间,只有2009年端午节后涨,其余都跌,甚至在2006年和2007年的超级牛市中也能看出端午节的时间段 股市中的节日就像是“五毒”人传人的日子,是一个比较猛烈的短时间窗口。 在老牛对各种短时间窗口的统计中,端午节周期的下行势头排在第一位。
4、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时间窗口较短,节后走势以震荡下行为主。 做空驱动力弱于端午节。
二、其他重大节日。 除传统节假日外,元旦、劳动节等重要节假日也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元旦(公历1月1日)是一个偏向空头的时间段。 前后,股市以震荡下跌为主。
三,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在公历中每年节气的时间差不多是相同的,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左右。有歌谣为“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股市中每月的两个节气前后,容易出现变盘拐点。例如在今年2月18日雨水当天,大盘见顶2444后一路下跌;而在清明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下探2180低点后出现小反弹。
在假日效应中,以传统节假日对股市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节假日和二十四节气。利用日历效应预测今后一月大盘最主要变盘点:6月12日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重要空头时间周期,因此从假日之前的6月6日左右,市场或将进入较为猛烈的下跌时间段。
更多A股知识请关注扬帆股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