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的十个基本操作是什么
1. 确立“目标买入价”
股票投资基于“低买高卖”的原则。 但投资者往往会因为想低时股价低而错失买入机会,而当股价高时又怕太高。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投资者应根据个人的财务实力、风险承受能力、股价走势、投资周期设定一个目标买入价。 有了目标价,就可以避免投资的冲动和盲目。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操作都会增加方向感。
对于普通投资者,制定合理的目标价,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第一步是预测公司未来1-3年的每股收益 年。 由于普通投资者目前无法对公司未来的收益做出全面合理的预测,可以利用券商或独立机构的预测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应参考多家券商或独立机构的预测结论,使预测更全面、更全面。 准确的。
第二步是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投资风格的估值方法,如常用市盈率、市净率等,这些估值方法称为相对估值法 ,并通过比较得出合理的估值水平。 以市盈率为例,可以将股票的历史市盈率区间与盈利预期相结合,确定未来1至3年市盈率应为多少倍。 若预计公司未来12个月将进入盈利周期上升阶段,可采用历史上同一盈利周期的市盈率倍数作为预测值; 如果盈利前景不佳,可以使用历史上同样表现不佳的市盈率倍数。 动态市盈率预测还可以使用行业平均水平或同一类别可比公司的市盈率。
有了对未来盈利的预测和合理的预期市盈率,将两个数字相乘得到目标价。
2分批购买
在购买不确定性较大或资金不足的股票时,最好不要一次性购买股票,而是分两三次购买。 可以分散风险,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具体操作方法可分为两种:
(1) 买入平均高度法
第一次买入后,等待股价 上涨一定价位买入第二批,股价上涨一定数量后买入第三批。 这就是购买平均身高法。 例如,当股价为20元时,它第一批买入1000股。 当股价升至22元时,第二批买入800股。 当达到25元时,第三批买入600股,买入3次。 存货的平均成本为(20×1000+22×800+25×600)÷(1000+800+600)=2191元。 当股价超过这个平均成本时,股东就可以抛出利润。
(2)购买的平均低方法
也被称为向下平的方法,即,股东买股票为在第一时间之后,他们将购买的第一价格 股价跌至固定价格后。 第二批,等股价再次下跌一定数量后,再买第三批(甚至更多)。 只有当股价反弹并超过分批买入的平均成本时,投资者才能获利。
3 关注价格和数量
能性较大。作为一名涉“市”不深的股民如果能利用成交量的变化并结合股价的波动发现购买时机,会使操作更有胜算。
4遵循供求规律
股市上的需求力量会引导股价。一般股价依从“需求先行,供给跟进”的原则上下波动。需求增加时,供给会随之增加,但是供给增加的幅度缓慢于需求增加的幅度。例如,某只股票看来会持续上涨,股民纷纷买进,此时供给还没有跟上,导致供不应求,股价上涨。之后由于股价涨到一定程度,一些股民认为可以高价卖出,于是纷纷抛出,导致供给过大,股价锐降。
股票的价格波动与其他普通商品类似,都会经过供需平衡→需求增长→需求高峰→供给过多→需求下降→供需平衡的过程。股民千万不要在需求高峰(即成交量最多时)买进,因为此时最可能买到最高价的股票。因此,当股民在看到证券公司强力推荐或相关报刊不断报导时贸然买进,往往会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