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如何寻找潜在股? 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潜在的股票? 扬帆网小编为您提供危机中的潜在股信息。
国有企业依靠资源倾斜维持高利润,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 4万亿投资是固定投资总量持续增长的保障,但也极有可能加剧这种结构性失衡。 以一家太阳能公司为例。 处于火热的新能源行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在国际上也不逊色。 尽管其股价在金融危机期间也出现了大幅下跌,但如果新能源如一些人所预期的那样,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实质性的发展,公司肯定不会落后。
近两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一直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宠儿。 它们在华尔街、伦敦和香港市场都很火爆。 无数PE和VC相互较量,创造了无数的财富神话。 然而,自2008年9月以来,金融危机愈演愈烈。 赛维LDK股价暴跌85.5%,尚德股价暴跌72.3%,其余光伏企业暴跌60%-90%。 过去六个月,除了兴业太阳能在香港成功上市外,没有一家中国光伏企业实现IPO或增发。 VC和PE对光伏行业的投资也变得非常谨慎。 行业分析师裴培在过去两个月参加了几次光伏行业投资者会议,听到的言论大多是悲观的言论,虽然很多人认为最冷的日子已经过去,但春天还很远。
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低迷,融资难,上市无望。 公司应该做什么,投资者应该寻找什么? 有个现成的答案,就是并购,通过并购来实现行业横向整合,扩大龙头话语权,减少过剩产能。 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之所以没有关门,只是因为需要追回现金。 这些中小企业往往不考虑设备折旧和机会成本。 只要售价高于现金支出,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将价格战进行到底。 受此影响,光伏产品价格在过去六个月持续下跌。 事实上,很多企业愿意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设备和厂房,收购方也可以获得经验丰富的人才团队。 问题是市场需求尚未回暖。 大公司普遍持谨慎态度。 横向并购虽然好处多多,但至今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实质性的好消息。
在任何新兴行业,通过并购实现横向整合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政策的出台,并购融资难度有所降低,太阳能行业并购有望提上日程。 要成为收购对象,仅靠产能和规模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是要有优质的客户和核心技术。 只有拥有优质的客户,才能在困难的市场环境中将产出转化为销售,提高市场份额; 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提供足够的差异化,占领独特的细分市场。 在件,其中大部分都已经上市。所以,太阳能行业的并购多半还是会呈现“少而精”的格局,投资者必须精挑细选,才能发现来之不易的机会。
行业、行业还是行业未来的好公司在哪里?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陶亚东的看法是要从行业入手,找到二级市场中的标杆企业,在对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广范围的筛选。通过对历史数据及当前宏观经济的分析,陶亚东认为在经济危机期间大致有七八个行业具有投资价值。
而在大羽华裳传媒董事长赵鹏的心目中,朝阳产业有传媒、新能源、网络等。新能源,一种是真正的国际正在提倡的新能源,有节能减排概念和意义,另一种独到的理解则是可以节省空间和时间的模式,如网上购物等。
在四月初举行的展恒理财私募基金报告会议上,知名私募基金经理田荣华也分享他的投资思路。除了前文提及的几个行业,田荣华还看好经济复苏和估值反弹中的先导性行业及高弹性行业。包括资源类、地产类、金融服务类等。他的武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着四只阳光私募基金。其中较早发行的“武当一期”和“二期” 在4月10日最新数据显示,近1年之内净值分别累计增长27.98%和24.54%,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9.62%.“人”才是制胜法门一个多星期之前行业分析师裴培去拜访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对话结束之后,对方提议共进午饭。一行人跟负责接待的执行董事一道进了员工食堂,这位董事深怀歉意地说,如果事先得知会留下吃午饭,可以在旁边的小餐厅里弄点东西吃,不用吃大锅饭了。所谓的小餐厅,也不过是员工食堂附近隔出的一些雅座而已。
按照公司的说法,绝大部分访客都是在员工食堂吃饭的。这家公司的两位高管,包括一位在业内极负盛名的技术专家、多种专利持有者,就在裴培旁边一张桌子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拿着一碗切成片的香肠走过来,在几个人的碗里各拨了几片,然后给邻桌的人也拨了几片。
彼得·林奇曾经说过,一个公司高管的负责程度,与办公室装修和接待来客的奢华程度成反比。这家公司没有用燕窝、鱼翅或鲍鱼来款待客人,而他们的管理层、技术骨干们和普通员工吃着一样的饭。仅从这点来看,就让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信心大增。
管理团队以及企业领导者的力量在中小型企业中显得格外重要。陶亚东在拜访企业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心得,他认为看管理团队,首先看团队的组合情况,最好是懂技术、懂市场、懂财务的两三个优势互补的人一起运作。创业团队要有各方面的人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其次,陶亚东谈到他在去年与某目标企业接触的例子时,反复强调企业家的品德。当一个企业把主要精力用在“讲故事”而非产品销售和技术研发上,就意味着这家企业难以在较远的未来达成“跨越式”成长。
红海还是蓝海陶亚东的工作就是找出潜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并以其为标杆发掘企业特点,研究其投资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再以标杆企业为基础发掘同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其他公司。包括做最肥的市场,选择自己能做的最大的市场;选择正确的时间点切入新的领域;专注、专注再专注。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并确定领先优势,尽力在某个垂直市场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
光伏行业一年多来的激烈厮杀生动的诠释了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在太阳能技术领域,有所谓“三代电池技术”的说法: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现在流行的晶体硅技术,就是尚德、LDK、英利等巨头使用的技术路线;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是非晶硅薄膜电池,虽然也以硅为原料,但技术手段有很大差别;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是金属化合物薄膜电池,包括碲化镉、铜铟镓硒等,美国的First Solar是这一领域的领头羊。第二代和第三代电池统称薄膜电池,它们虽然成本较低、技术较新,但是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占地面积较大,安装成本也相对偏高。中国新近出台的太阳能补贴政策,让薄膜电池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目前国内实力最强的薄膜企业,当属上市公司天威保变(600550)旗下的天威薄膜以及正泰集团旗下的正泰薄膜,两者都已经实现非晶硅薄膜的量产,光电转换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都有分拆上市的计划。于此同时,尽管补贴政策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其作用是有限的,大部分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的薄膜电池企业仍然难以生存。
2008年,从事硅棒、硅片环节的LDK和昱辉都在2008年投入巨资建设自己的多晶硅工厂,从事电池、组件环节的尚德则巨资入股国内外多晶硅企业以确保优先得到硅料;一时间,整个产业链都在向上游扩张,“垂直整合”成为时髦的概念。进入2009年,“垂直整合”的主题已经变成了向下整合,即向系统安装进军,因为只有太阳能系统安装商能够直接接触客户,了解市场行情,拥有系统安装业务有助于拥有较强的定价权。在中国财政部推出太阳能安装补贴政策之后,拥有系统安装能力的太阳能厂商无疑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可以向国内客户提供一整套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占据先机。尚德电力在国外收购了数家系统安装公司,在国内则成立了尚德能源工程这一专业安装公司;从事上游业务的LDK竟然越过电池、组件两个环节,与德国电池厂商Q-Cells合作建立了安装公司;今年唯一上市成功的兴业太阳能,也是一家以建筑一体化光伏产品生产和安装为主的公司。事实证明,投资者对此非常买账,在中国宣布太阳能补贴政策之后涨幅最高的就是尚德和兴业,LDK在宣布成立安装公司之后,股价也有小幅反弹。
在合适的价位勇敢买进找到几个有潜力的行业相对简单,深入研究个股的特点则需要我们做足功课。等到我们准备进行交易的时候,估值和价格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这只股票的估值是否合理,价格有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财务状况是否健康?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长赢不输。
根据股票的定价原理,低市盈率、低市净率、每股未分配利润高、高派息率、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才有可能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即使一个公司几乎完美无缺,我们也必须在合适的价格上买进才有利可图。不过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业绩确定性越强,未来发展空间越清晰的公司,就越难找到合适的价格。
如果说,对公司的竞争地位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的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那么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的财务分析则是对公司情况的定量分析。这需要运用公司财务的相关知识,普通投资者可以参考券商给出的研究报告。同样能从研究报告中得出的,还包括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利润预测。
运用基本分析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每股盈利、市盈率等指标,并综合考虑公司所在板块、股本大小、公司发展前景等因素,确定公司的合理价格,如果价格被低估,则可作为备选股票,择机买入。在此方法中,市盈率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究竟市盈率处在什么位置比较合理,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市盈率差距也很大,欧美国家股市平均市盈率经常保持在20倍左右,日本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高居60倍以上。
想了解更多危机中的潜力股相关资讯请关注扬帆股票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