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有感(gan)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注(zhu)释,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在诗(shi)中表达的情感。
二、作者(zhe)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ling)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xi)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you)“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yu),又被后人誉为“七(qi)绝圣手”。主要作(zuo)品:《从军行七首》《出塞》等。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song)著名诗人。少时受家(jia)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tou)身军旅生活,晚年(nian)退居家乡。今存(cun)诗歌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fu)。主要作品:《示儿(er)》《卜算子·咏梅》《书愤》。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hao)少陵野老,河南珙县人(今河南巩(gong)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zhu)义诗人,与李白合成“李杜(du)”主要作品:《望岳(yue)》《登高》《春望》《茅屋为秋(qiu)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三、我会写注音及(ji)组词
仞:rèn(千仞、五千仞、山高千仞)
岳:yuè(东岳、五岳、岳父)
摩:mó(摩擦、摩天楼、摩拳擦掌)
遗:yí(遗(yi)书、遗忘、遗憾)
涕:tì(鼻涕、涕泪、痛苦鼻(bi)涕)
巫:wū(巫婆(po)、巫师、巫峡)
四、我会认注音(yin)及组词
蓟:jì(蓟北、山蓟、蓟县)
襄:xiāng(襄阳(yang)、襄办、襄理)
五(wu)、多音字
裳:cháng(裳裳者华)shang(衣裳)
遗(yi):yí (遗民)wèi(遗赠)
六、古诗大意
从军行
【宋】范成大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gu)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bai)战穿金甲,不破楼兰(lan)终不还。
诗(shi)意: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xue)山一片黯淡。边(bian)塞古城,玉门雄关(guan),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mie)。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秋夜将晓(xiao)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qian)仞岳上摩天。
遗民(min)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shi)又一年。
诗意(yi):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dong)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hua)山耸入云霄向上碰到(dao)天。中原人民在(zai)暴政下眼泪已流尽(jin)。他们盼望往事(shi)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nian)。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hu)闻传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kuang)。
白日放(fang)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hao)还乡。
即从巴峡(xia)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xiang)洛阳。
诗意:忽然间(jian)从剑门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的把诗书一卷,高兴得(de)简直要发狂了。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应当畅饮(yin)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dao)我的故乡。方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顺流而下(xia),一过襄阳就径直奔向(xiang)洛阳。
六、问题归纳(na)
1.《从军行》前两句描写了(le)一幅什么画面?后两句中我们体会到(dao)将士的什么感情?
(1)开篇描绘了一(yi)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青海湖上(shang)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mian)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guo)雪山,就是河西走(zou)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dao)玉门关。
(2)“黄沙”突出西北战场(chang)的艰苦特征,“百战”而(er)至“穿金甲”更可见战(zhan)斗艰苦激烈,但是艰苦卓绝的斗(dou)争并没有消磨将士的报国(guo)之志,“不破楼兰终不(bu)还”就是他们的誓言。从中体会到了守(shou)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bu)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te)点呢?
前两句诗(shi)中描写了黄河、华山,运用(yong)夸张手法极力表现了黄河一泻千(qian)里,华山高耸入云的特点。让(rang)我们感受到了祖国(guo)山河的壮丽。
3.遗(yi)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从“又”字中体会到老百姓的什么感受?
一(yi)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de)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yuan)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song)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ren)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实(shi)际上是在表露自(zi)己心头的失望。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ei)》诗歌的前四句(ju)是怎样表达诗人感情的?标了诗人(ren)的什么感情?
前四句由“忽传”到(dao)“初闻”再到“却(que)看”“漫卷”,几(ji)个连续动作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ren)的惊喜。
5.《闻官军收河(he)南河北》诗歌的后(hou)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描(miao)写了诗人的什么情(qing)态?
后四句通过(guo)想象,尽情描写“喜欲狂(kuang)”。既描写了“放歌”“纵酒”的“狂态”,也描写了青(qing)春作伴好还乡的(de)狂想。
七(qi)、课文主题
《从军行》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kai)阔荒凉的景象,表达了(le)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shi)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热情(qing)地赞美了沦陷区的(de)大好河山,表现了诗人对(dui)沦陷区百姓的同情,抒发了诗(shi)人渴望收复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de)强烈愿望,同时也流露出(chu)诗人对南宋统治(zhi)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wang)与悲愤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诗人(ren)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kuang)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qing)感。
教材课后习题参(can)考答案
1.有感情地朗(lang)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cong)军行》《秋夜将晓出篱(li)门迎凉有感》。
反复诵(song)读,边诵读边想象画面,并借助(zhu)画面,深入理解课文。
2.借助注释(shi),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si),你体会到了诗人(ren)怎样的感情?
(1)塞(sai)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kui)和甲,不打败西部的(de)敌人誓不回还。表明边塞(sai)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2)中原(yuan)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ta)们盼望王师北伐盼(pan)了一年又一年。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wang)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xin)情。
(3) 赶紧动身启程(cheng)从巴峡穿过巫峡(xia),穿过了襄阳后又(you)直奔洛阳。表达了诗人急切、喜(xi)悦的心情,是诗(shi)人想象中的飞驰。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