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
如何理解微调? 我们认为它主要基于公开市场操作,并结合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紫金矿业股吧。 我们的理由是:首先,从字面上看,“微调”也意味着原来的方向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基本上不考虑加息的可能性(加息意味着货币政策方向的改变)。 而目前的中国经济仍处于复苏的初期。 持续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定,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目前,货币政策尚未转变,因此微调货币政策只能选择公开市场操作。 二,上半年信贷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快速增长的副作用已经显现。 通货膨胀预期正在逐步升温,资产泡沫已经开始积累。 有必要微调当前的货币政策,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因此,更加以市场为导向和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自然成为央行“微调”的主要手段。 它可以随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并且可以更具针对性,在经济复苏的敏感时期更加有效。 第三,自从政府在2008年下半年采用财政和货币扩张政策刺激经济以来,汇率政策就被故意“闲置”了。 与过去两年的美元相比,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在近一年的时间内一直稳定在6.84左右。 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10.6%的升值。 我们认为,随后的人民币汇率将打破其中立状态,并且很有可能逐渐贬值5%-10%。 这部分内容应包括在货币政策的微调中。
实际上,从上个月开始,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已进行了调整。 从工具的角度来看,为了应对信贷和货币供应的意外增加以及外汇帐户的突然增加,一年期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被暂停了八个月,然后重新开始。 截至8月9日,一年期央行票据每周发行一次,发行规模达到1180亿美元。 此外,央行还计划在9月底发行1000亿张一年期定向央行票据,以应对各银行在本季度末过度引入信贷的情况。 从利率的角度来看,最近的公开市场操作增强了利率的灵活性。 自7月以来,回购和中央票据竞标的利率有所不同。 在重新启动IPO的新市场环境中,有效地指导了市场预期并发挥了作用。 市场利率在调节资本供求关系中的作用。 这些变化使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变得更加丰富和灵活。
我们认为,央行下半年的公开市场操作将在保持当前步伐和强度的同时调整期限分配,主要取代3个月和6个月期央行票据 通过增加1年期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 重新确立一年期中央银行票据的主导地位; 在短期内,央行票据的发行不太可能在三年内重新开始。 只有当信贷继续超出预期增长,而外汇占比超过预期的增长,从而导致流动性过剩时,才可以。 在未来三年内,央行票据可能会重新开始; 有针对性的央行票据的发行主要取决于下半年的信贷增长。明显的季末冲时点现象或个别银行继续高速放贷,则定向央票发行还会出现。
在货币政策进行“动态微调”的环境下,下半年新增信贷变化情况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我们认为,下半年新增信贷总体来看将适度收缩,结构继续改善。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监管层对信贷风险控制有所强化。监管层对信贷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贷资金流向方面,如近期银监会发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以确保固定资产贷款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之需。另一方面是坏账控制以及资本充足率方面,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审慎监管标准,严守授信集中度、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的底线。如最近银监会加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间交叉持有的次级债打折计入或者不计入资本金,不鼓励银行以发债补充附属资本,口头要求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12%。
第二,下半年银行放贷意愿将下降。上半年新增信贷规模达到7.37万亿,已经远超年初制定的5万亿目标,各银行的年度信贷任务基本上已经完成,甚至超额完成。此外,与年初监管层鼓励放贷不同,目前监管层态度已经转变,控制风险已放在首位,这也将促使银行在信贷投放方面更加谨慎。从收益方面来看,经过之前债市的调整,债券市场收益水平已具吸引力,与贷款收益相比已经毫不逊色。目前10年期国债、金融债收益已经处于3年多来的历史均值附近,而贷款基准利率却接近于历史低值。截至8月7日,10年国债收益水平为3.52%,考虑到免税因素收益高达4.6%,已接近同期限的优惠后贷款收益水平,而且流动性上更优。因此,下半年银行在信贷投放方面积极性将明显低于上半年。
第三,“虚假”贷款将减少。一方面,投机股市、楼市的“虚假”贷款将减少。原因是:监管层对信贷资金流向控制更严,如近期银监会发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这使得“虚假”贷款操作更加困难;股市、楼市泡沫隐现,投机风险加大,这使得“虚假”贷款能够获得的收益/风险比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票据融资套利将减少,主要原因是近期短期利率水平的上行,使得票据融资套利空间不再存在,票据融资“空转”现象将得到遏制,这意味着随着1季度投放的票据融资大量到期,信贷余额中的票据融资占比将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中长期贷款信贷余额占比继续上升。
第四,消费信贷将放缓。随着楼市、车市回暖,上半年消费信贷出现快速增长,其占总贷款余额比例也相应快速回升,截至6月其占比达到11.6%。但是,这种情况在下半年将难以持续。由于消费信贷以购房信贷为主,而近期楼价快速上涨已经使购房需求大为萎缩,再加上近日六部委纷纷警示楼市风险,这些都影响下半年的消费信贷。
综上所述,预计下半年新增信贷总体来看将适度收缩,月均新增信贷将为5000亿左右,年新增信贷为10万亿左右,年增速将为33%左右。从信贷结构上来看,将继续改善,票据融资占比将下降,中长期贷款继续增加。
更多理解货币政策“动态微调”知识请关注扬帆股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