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每股收益”?
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众多财务数据中,“每股收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数据股海网。 但是,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新会计准则下“每股收益”指标的含义呢? 变化
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计算每股收益的方法有两种:完全稀释法和加权平均法。 此前,投资者更熟悉完全稀释的每股收益,即报告期利润除以期末股数。
在新会计准则下,每股收益指数的计算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定期报告中不再出现投资者熟悉的完全稀释法计算的每股收益,取而代之。 是基本每股收益。 与完全摊薄每股收益相比,基本每股收益进一步考虑了股份变动的时间因素及其对年度净利润的贡献。
计算
1。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是基于当前净利润普通股东通过加权分 本期实际发行的平均普通股股数。 以某公司基本每股收益计算为例:
该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亿元。 2006年末总股本8000万股。 2月8日,以2006年总股本为基础,向全体股东派送10股。 总股本为1.6亿股。 11月29日,新股发行6000万股。
(1) 按照新会计准则计算公司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25000÷(8000+8000+6000×1/12)= 1.52元/股
如果以上情况按照旧会计准则完全摊薄法计算,其每股收益为25000÷(8000+8000+6000)=1.14元/股 p>
从以上案例数据来看,在净利润指标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会计准则计算的基本每股收益比旧会计准则计算的每股收益高33%。
2. 稀释每股收益
在实践中,上市公司往往有一些潜在的工具可以转换为上市公司的股权,如可转换债券、股票期权或股票期权 . 这些工具将来可能会出现。 在某一时点转换为普通股,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即假设上述所有可能转换为公司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在当期转换为普通股计算得出的每股收益。 与基本每股收益相比,稀释每股收益充分考虑了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稀释效应,以反映未来股权结构下公司的资本收益水平。
申请
目前,年报披露工作正在进行中。 由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部分上市公司的基本每股收益可能较2006年有较大的增长。专家认为,投资者在研究上市公司年报的基本每股收益指标时, 值得关注的是,自1月1日起,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前年报中披露的每股收益进行简单比较。
投资者可在年报的“主要财务指标”部分中找到按照同一口径计算的历年基本每股收益比较数据。此外,在运用市盈率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采用相对估值法进行估值时,投资者应关注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因素造成每股收益的变化。
一般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单纯考虑每股收益的指标,但实际上每股收益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仅仅依赖每股收益指标进行投资,片面、孤立地看待每股收益的变动,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成长性的判断产生偏差。
专家建议,投资者在使用该指标时一定要结合其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等相关要素,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公司所处行业的周期、行业地位、宏观环境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理性投资。